2009/1/1

簡單介紹硬碟內部構造




硬碟是高科技、高精密產業,集電子半導體、雷射光學、精密機械、高等物理化學等科 技。目前PC上很多週邊產品在很多國家均可製造,唯獨CPU和硬碟只有美商有能力製造(日商已逐年退出)可見製造難度。硬碟因其產業結構龐大涉及尖端科 技,所以美國原廠對硬碟技嚴格,一般是無法輕易取得關鍵技術。

硬碟的儲存原理是將資料用其控制電路透過硬碟讀寫頭(Read Write Head )去改變磁片上表面上極細微的磁蕊的正負極性 ( ﹢﹣)來加以儲存,所以這幾片磁片就相當重要。

而磁片為儲存更多的資料,則須將磁蕊製作的愈細愈小(類似相機底片的感光顆粒),再Coating(濺鍍)到磁片表面上,密度相當高,而硬碟讀寫頭為了能在磁片表面高速來回移動讀取資料,則需漂浮在磁片表面不可接觸,但太高讀取訊號會太弱,無法達到高容量要求,所以需盡可能壓低,其飛行高度(Flying Height)約為0.5 uin (可比喻成一架大型747客機其飛行高度須保持在1Inch而不可墜毀)所以磁片表面上須相當光滑平整,任何異物、塵埃均會造成硬碟讀寫頭打傷磁面(限於髮徑的1%以下)而造成硬碟資料永久性傷害。所以硬碟的裝配修復全程需在Class 100高潔淨度的Clean Room (無塵室)內進行。


硬碟大致分為,磁片Media、讀寫頭Read WriteHead、馬達Spindle Motor & Voice Coil Motor、底座Base、電路板PCBA等幾大項組合而成。


Media 的基板是金屬或玻璃材質製成,為達到高密度高穩定的品質,基板要求表面光滑平整,不可有任何暇疵,然後再將磁粉Coating 濺鍍到基板表面上,最後再塗上保護潤滑層。此處有2項高科技,一為如何製造出不含雜質極細微的磁粉;二為如何將磁粉均勻的Coating上去。
以3.5” Media計算,其內徑為25mm,需扣掉最外及最內圈不儲存Data的部分,實際只剩20mm,如換算成60GB Media以Bit為單位(1個Bit記錄0或1,8Bit只可記錄一個字元如A、B或C…。事實上不是以Bit為單位,在此為求簡單易懂,故以Bit形 容)



Media每面粗計密度為﹕32,901,120,000 Bit,可見其密度相當高,所以Media不可有任何污染,全程製造均需在Class 100高潔淨度的Clean Room內,這也是硬碟機要求需在Clean Room才能拆解的原因。

Media出廠時,是完全空白無任何訊號存在,需交由各硬碟廠組裝時自行編碼。

Head 是由上、下多片讀寫頭固定在同一組Arm上,來回移動時是整組Arm一起移動,一般讀寫原理是,例如﹕當10MB Data進來時,第1個Head先寫4096 Byte(視規格各異),第2Head寫4096 Byte,依此類推,呈垂直讀寫,所以1 支檔案是被分成很多段存在各磁面上,讀取時也是同理,如此多磁頭同時讀寫可達到高速要求,但現在又有更先進的科技出現。

Arm 因需高速來回移動,不可抖動,並精準移至原位址,各Head垂直度不可有分毫誤差(限於頭髮的0.001 ﹪寬度)所以Head、Media均不可鬆動或偏角,否則會無法定軌。目前科技尚無法將誤差的Head或Media調整回原址,因需以3D立體來看X、Y 點及各Head的垂直點外,還需顧及外徑與內徑的公差,這也是硬碟怕碰撞的原因,更不可能去更換Head。

Spindle Motor上裝有1至多片Media,以7,200或10,000 RPM 定速旋轉,為保持其Balance不可抖動,所以其Bearing(分滾珠、液態)品質要求嚴謹,需能忍受24 H x 365 Days持續運轉而不磨損、不產生高溫噪音。

硬碟組裝時,是依序將Spindle Motor、Media、Voice Coil Motor、Head裝上固定後,先測試各Head在其所處Media的FlyHeight值,是否合格﹖(約為0.5 u in)

因 為Head是利用氣流漂浮在Media上不接觸的原理,才可在各軌間高速來回移動,但太高讀取訊號太弱,太低會磨損到Media表面,所以 Media表面上須相當光滑平整,任何異物、塵埃均會使得Head打傷磁面而造成Data永久性傷害。所以硬碟的裝配修復全程需在高潔淨度的Clean Room (無塵室)內進行。此項安裝作業需用雷射儀器完成無法使用人工。

各大元件裝畢後,此時Media因尚無任何Sector存在,硬碟還無法使用,需經各廠依其規格用專用的Servo Track Writer透過其Head在Media進行一圈一圈Embedded Servo的編碼動作﹒若以60GB Media規格計每面的Sectors總數約為﹕64,260,000 Sectors但因Media是圓形,內徑較小所以所編出的Sector數量會比外徑少,這是所謂的Zone Bit Recording編碼法,這也是最困難的技術。

Embedded Servo完成後,此時硬碟已可使用,接上電腦Power On後,Head已可正常定軌,BIOS已可Detect其規格,出現Cylinder、Head、Sector等值﹒最後BIOS會將 Controller交由作業系統,只需Create New Partition及Format就可正式儲存Data。
以上基本原理介紹,讀者應可得知幾項問題需注意﹕

  • Media不可污染,所以需在Class 100高潔淨度的Clean Room拆解。
  • Head 、Media是唇齒相依,當初固定後,即用Servo Track Writer將各面Media作垂直性的Embedded Servo,就不容許再有誤差,只要稍有碰撞Head就無法定軌,所以更不可能將Head或Media拆下或裝至另一同型硬碟。
  • Media是磁性媒介,就像錄音帶只容許一種極性存在,因此只要Head有電流產生即可改變其原值,所以一台受損的硬碟只要稍有不慎,是很容易再被寫入而破壞原Data。
      • 2008/12/31

        Google世代,只搜尋不思考?




        大家口中的草莓族,現在有了新的稱法,國外有研究將這群在1993年以後出生的小孩稱為「Google世代」,在美國約有6100萬人,他們的養成過程幾乎都在網路上。「Google世代」在網路上玩遊戲、聊天和學習,甚至有時候同時做這三件事情。

        刻板印象認為,前幾個世代主要通過書本和傳統的學習獲得知識,相較之下,Google世代的特點是缺少耐心、持久性和衝動。但是先前倫敦大學的研究破除了這個迷思,Google世代並不局限於年輕人,而是更廣泛的文化現象,年輕人相較於年長者,並不更需要一直連在網上,也不會比較沒耐心,至少在等候網頁下載及檔案刪除的時候。

        因此這形成更迫切的社會議題,舉例來說,掌握了枝微末節或大量的資訊會不會妨礙我們的創意及獨立思考?唾手可得及自動產生的答案會不會阻礙了我們的整體認知能力?

        根據長島大學教授Emily Walshe的研究,Google世代更偏好高度集中且容易摘要的資訊,而且我們已經習慣「強力搜尋」模式,快速瀏覽取代了閱讀的動作,網路使用者不分老少,都習慣只看網站的一兩頁(或者是整頁的一兩句),就跳出該網站。

        在搜索和思考方面,前後文脈絡是非常重要的。Google搜索結果的排序,是根據衡量來自其它網頁鏈接的演算法,這基本上是一種6度分離的邏輯,但也同時讓資訊獨立於脈絡之外。久而久之,這種思考方式就容易形成「斷章取義」的後果。

        「Google世代」將內容普遍抽離於脈絡之外的影響,不只在教育,而且對醫療、新聞、商業和政府都產生了深遠的後果。這將影響到現代公民的每一個方面,改變人們思考現代公民身份、財產、認同甚至愛情的方式。如果我們不認真對待的話,這也許會使我們變得愚蠢,或者有一天我們更可能落入歐威爾所謂的「大騙局」

        2008/12/30

        【網站】Can You Run it?線上測試你的電腦對遊戲的執行效能!





        SK最近晃到一個滿有趣的網站【Can You Run it?】,這個網站可以測試你的電腦效能,是否能夠執行市面上的電腦遊戲。

        隨著科技的進步,電腦遊戲的畫面也越做越精細,雖然這是趨勢,但是伴隨而來的卻也是硬體需求不斷提高,讓每一個電腦遊戲人陷入又愛又恨的複雜情緒啊!

        如果你很想敗某個遊戲,卻又害怕自己電腦跑不動,不妨先來這個網站測試測試這個遊戲,Can You Run it?

        由於【Can You Run it?】是國外網站,所以可以測試的主要都是歐美遊戲,選定遊戲名稱後開始測試,網站會要求安裝一個控制項。

        測試的時間大約3分鐘,請做好心理準備接受這個殘酷的事實~XD




        由於SK跟電腦遊戲不熟很久了,但是為了查明這個網站提供的遊戲資訊是不是新的,所以我也去拜了一下google大神。

        最近兩個月內發行的遊戲,例如:榮耀戰場:地獄棧道 (Brothers in Arms: Hell's Highway),Sega拉力賽Revo(Sega Rally Revo),浩劫殺陣2:晴空染血(S.T.A.L.K.E.R : Clear Sky)..等等都有列在測試單內。

        顯示這個網站的資訊是相當新的,有興趣的就去測試一下自己的電腦效能囉!

        免責聲明:
        本站呼籲網友不要將本站資源用於盈利和/或非法目的。
        本站亦不承擔網友將本站資源用於盈利和/或非法目的之任何後果和/或法律責任。
        本站分享之軟體及遊戲皆從網上搜集轉載,不承擔任何技術及版權問題。
        下載連結僅供寬帶測試研究用途,下載後請在24小時內刪除,勿用於商業目的。
        本站內分享之軟體及遊戲若有涉及侵害原著作者權利事宜,請至此留言聯絡,本站將立刻刪除。
       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

        本站所有文章及分類: